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 初读金庸武侠杂感

金庸笔下的“义”

  “义”乃中国侠士之魂,儒家大师孟子曾云:“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足见中华“义”文化之根深蒂固。而金庸笔下人物最富人文精神之处亦见于“义”字。

  《书剑恩仇录》里的周仲英,因英雄文泰来在自己的庄上被抓走,一努之下失手打死了小儿子。《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为救义父谢逊而吃尽苦头,几近送命。《鹿鼎记》中周旋于天地会与康熙之间的韦小宝,为救天地会的一批骨干,不得已用刀刺伤多隆前去通风报信,还为此流了泪,然偏巧多隆心脏在右边,从而保全了韦小宝的义气之名。

  这便是金庸笔下的“义”,他笔下的人物为了“义”甘为朋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但这是有原则的“义”,并非无原则的哥们儿义气。这个原则就是正义,而只有正义的“义”方能称其为真正的“义”。

  如《神雕侠侣》中急于报杀父之仇的杨过,在了解到父亲杨康投敌卖国的无耻行径后,毅然放弃了刺杀郭靖为父报仇的想法。

  如此的“义”可谓深明大义,也足见金庸不同于旧式武侠的高明之处。这恐怕是金庸剑走江湖的原因之一。

金庸笔下的“武”

  武侠武侠,没有武打场面何以称其为武侠?于是金庸笔下各种奇异独特且极富想象的武功便成了其小说吸引众多读者的“杀手锏”。有趣的是,金庸本人并不会武功,但他并不像古龙那样避其短处而是扬短为长。如古龙在写小李飞刀武艺高超时,仅用“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的虚写手法而已。而金庸则把每次武功打斗场面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更难得的是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找到两处给人印象相同或有重复的打斗场面。

  金庸不会武功,但有很多武术名称和套路都独具匠心,令人拍手叫绝。像什么“降龙十八掌”、“北溟神功”、“凌波微步”等等极富文化气息的名称。

  金庸从不说某某功夫天下最强,无人能破之类的话。而是充满辩证法,他相信世间万物相生相克。这也就成了金庸剑走江湖的原因之二。

金庸笔下的“情”

  “刀光剑影,侠骨柔情”历来是武侠小说的灵魂,而缠绵于各种冤仇之中的“情”更显得曲折动人。俗话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这挨刀也多半是为红颜所受。英雄救美似乎是武侠中永远也写不完的话题。

  提到情字,有人会说“红颜祸水”、“红颜薄命”、“爱江山,更爱美人”等爱情观。金庸笔下写的“情”往往是天长地老,海枯石烂的经典爱情。这似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他本人也是向往这种一生一世的爱情的。《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黄蓉便是这种浪漫的佐证。

  《神雕侠侣》中的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更是撼天动地,无限惆怅在其中。乔峰和阿朱在《天龙八部》中演绎的却是一场带有悲凉气息的悱恻缠绵的爱情。金庸本人曾说自己最心仪的爱情为青梅竹马或一见钟情,然后白头到老。可在他笔下却极少有人得到这种命运,这或许是他的唯美造成的吧。总而言之,这许许多多催人泪下的生死爱情故事构成了金庸剑走江湖的原因之三。

  我想金庸正是凭借这“义”、“武”、“情”三点剑走江湖的吧,从而创下其武侠小说经久不衰的奇异现象,实为“武坛”的一棵“奇葩”。以上所言仅泛泛而已,拙见百出,但确为我初读金庸武侠之印象。
好人一个

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这句话应该是名言警句了呵呵
喜欢武侠  就是那么直接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提示 关闭


早期的115和360盘停止分享了!不要买哦!

360盘及老115网盘资源都关闭了分享了!目前只有新115盘及百度云盘还可以继续分享,大家注意!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