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转载] 武侠小说类目之形成与「旧派」之先驱

  武侠小说类目之形成与「旧派」之先驱(1915—1949)

  我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就其「用武行侠」的内容性质而言,早在唐人传奇领一代文学风骚之际,即已大量涌现这类「作意好奇」的古典文言豪侠篇章,在文人学士中褒贬不一。而後历经宋、元民间流传的「说公案」话本小说以通俗化的俚语著书,扩其波澜;再由明、清始兴的章回体侠义小说发扬蹈厉,普及社会大众,乃□□然成为我国通俗文学的主脉之一,广受各阶层读者喜爱。  

  特别是进入民国後,武侠小说名家辈出,大放异彩!他们针对当时动汤不安的政局以及社会人心苦闷、渴望能看到侠客「替天行道」济世救民的迫切需求,遂纷纷挥舞生花妙笔,驰骋想像;勾勒成一幅又一幅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众生图」。他们或表彰侠烈至性,或刻划家恨国仇,或渲染正邪之争,或演叙帮派恩怨;其间更穿插以虚实相生的武功、缠绵悱恻的爱情、曲折离奇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义行....总之,腕底风云,各具特色;其事虽非现实社会中所必有,亦可供人驰情入幻,遣怀寄慨。因此能风行海内,颠倒众生;从而将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迨及一九四九年,海峡两岸当局却不约而同地禁绝一切所谓「旧派」武侠小说。在台湾初期秉持「反攻复国」这一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武侠小说创作一度中辍,但不久又全面复苏,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创作热潮;呈现出百花齐放,更为繁荣昌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在台湾武侠创作全盛期(1960——1970),约有近三百名作者「以此为生」,其市场供需量弥足惊人。惟自1980年以後,名家次第封笔,或相继物故;而社会客观环境又产生极大的变化,难以培养,造就新一代的武侠作家。再加上坊间不肖书商大量出版冒名伪作,企图鱼目混珠,乃使武侠小说这一「时代的宠儿」日趋没落,殊可令人惋惜。

顾名思义,「武侠」系专指凭藉武勇以主持正义的侠客而言。其行为准则大抵如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所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但有趣的是,「武侠」一词之出现及其形成中国通俗小说一大类目,却为时甚晚。自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於《五蠹篇》首揭「侠以武犯禁」之说以迄满清中叶,前後两千年之中国,尽管各种典藉著述汗牛充栋,侠影幢幢,却罕见「武侠」一词。由目前所能掌握到的史料来看,「武」「侠」之成为一个复合名词,殆为日人所衍创,而辗转由清末旅日文人、学者相继采用,传回中国。  

日本何时使用「武侠」一词?漫不可考。然明治时代後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春浪却有三部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东瀛,分别是:《武侠舰队》(或译《海底军舰》,1900年)、《武侠之日本》(1902年)、《东瀛武侠团》(1907年);此外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1912年),以鼓吹武侠精神。  

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梁启超在横滨所办《新小说》月报之〈小说丛话〉专栏中,有署名「定一」者评论古今名著时指出:「《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馀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这可能是华人所办刊物首次借用「武侠」这二外来语以颂扬《水浒传》之滥觞。越一年,梁启超作《中国之武士道》,其自序亦两提「武侠」之名。彼等深受押川春浪小说启发,殆无可置疑。

据马幼垣考清末民初众多小说期刊,凡具有武侠小说性质者,当时恒归类为「义侠」、「侠义」、「侠情」、「技击」、「武事」等名目;而最早标明为「武侠小说」者,厥为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1915年十二月)发表的短篇作品《傅眉史》,一次刊完。  

此後,以「武侠」为书名者即屡见不鲜,如钱基博与恽铁樵编撰《武侠丛谈》(1916年)、姜侠魂编撰《武侠大观》(1918年)、唐熊所撰《武侠异闻录》(1918年)、许慕义所编《古今武侠奇观》(1919年)以及平襟亚主编《武侠世界》月刊(1921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专号〉(1922年)等等,不一而足。至此,「武侠」之名不胫而走,甚嚣尘上。透过报纸、杂志的宣传鼓吹,社会大众乃逐渐接受「武侠小说」存在的事实。  

迨及1920年代,「南向北赵」双雄崛起之际,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与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英雄走国记》等钜著,虽均未标明是武侠小说,但世人皆以其「用武行侠」旨趣之明确,而视为武侠杰作。嗣後,晚出的同类作品封面及扉页,或迳称「武侠小说」,或代以「技击小说」、「武侠技击小说」、「历史武侠小说」、「侠义小说」、「侠情小说」、「奇侠小说」、「剑侠小说」、「武侠斗剑奇情小说」,甚至「党会小说」等等,殊不一致,然总以标榜「武侠小说」者居大多数;於焉乃形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同认可的小说类目,巍然屹立於通俗文学之林,与言情小说、社会小说鼎足而三,且有一枝独秀之势。  

诚然,武侠小说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近百年来民间最有势力与魅力的大众读物,是跟它自身特异而富变化的文学内涵、社会消闲性需求及三代名手翻空出奇的卓绝表现分不开的。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三侠五义》问世後,被经学大师俞樾叹为「事迹新奇,笔意酣恣」,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平江不肖生向恺然发表《江湖奇侠传》,是为一变;此时江湖勾当、武功技击乃至飞剑、法术一齐出笼,更首开武侠门户之争。继而1930年代「北派五大家」先後崛起於华北文坛,分别以元气淋漓的系列代表作,建立不同的流派风格,各具特色:

(一)「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以《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为创作核心,衍生出数十部揉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的奇幻作品;熔儒、释、道三家思想精义为一炉,而予以高度哲理化,艺术化之发挥。其玄思妙想,包罗万象,洵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对後世武侠作家影响之大,迄今无人能及。  

(二)「社会反讽派」——白羽(本名宫竹心),以《十二金钱镖》、《武林争雄记》、《血涤寒光剑》三部曲鸣世。文笔隽永,亦庄亦谐,写尽人情冷暖,反讽社会现实,具有批判精神;并开创「武打综艺」新风,首张「武林」之目,为一代武侠正宗。  

(三)「帮会技击派」——郑证因(本名郑汝霈),以《鹰爪王》系列作品成名。文笔雄浑,谙晓江湖门道,帮会组织戒律及长短兵器、技击功法;凡此均有「七实三虚」的细腻描述,从而丰富、发展了武侠小说的题材内容。  

(四)「悲剧侠情派」——王度庐(本名王葆祥),以《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曲取胜。其写情缠绵悱恻,回肠汤气;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文笔婉约细致,能掌握住江湖儿女内心的挣扎、人性的冲突以及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谱成「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极尽凄婉之神。从此「剑胆情心,侠骨柔情」乃逐渐取得武侠小说的灵魂地位,主导整个武侠创作发展趋向,并成为其中最扣人心弦的一环。  

(五)「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本名朱桢元),以《七杀碑》、《虎啸龙吟》、《蛮窟风云》、《罗刹夫人》等奇情作品驰名。其小说布局诡异,以推理见长;善於附会史事及描写边疆异俗。文笔佳妙而饶奇气,惟过於滥情。其所创「一床数好」及「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恋爱模式,导致1950年代以降台、港武侠作家群起效尤,历久不衰。  

上述「北派五大家」小说所呈现出的不同流派风格,堪称是鱼龙曼衍,各极其致,是为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之二变。他们以前辈名著为师法对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因而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三变」——即大量推出兼具「北派五大家」之长却完全脱离现实人生的中国传奇式「chen ren 童话」故事。在那浪漫而虚幻的武侠世界中,他们逐渐由传统向「西化」挺进;终於迷失了武侠,也迷失了自己!

其实从NNNN年前的 民间艺人说唱的 评书开始
  就已经是一种 武侠文化了!
心情月亮文学网 心情月亮文学网
 月亮武侠商城  moodmoon.taobao.com
  如若选到失效资源,可补档可退币!
                 注册,扫码,充值

TOP

TOP

TOP

TOP

爱拼才能赢

TOP

浪漫一生

TOP

返回列表

站长提示 关闭


早期的115和360盘停止分享了!不要买哦!

360盘及老115网盘资源都关闭了分享了!目前只有新115盘及百度云盘还可以继续分享,大家注意!


查看